分享到:
发表于 2016-01-11 09:51:59 楼主 | |
一个音响系统是离不开功放的,在平时人们对使用功放已是司空见惯了。但要合理、经济、安全地使用好功放,恐怕大多数都说不出来。为此笔者专门就功放使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功放的输出功率怎么选? 要选用一台功放,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该选用输出多大功率的功放?在平时,大多数人只是毛估估、随便选一台功放就算了。比如400W的或55W的,殊不知这样的毛估估很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要么选用功放的功率太小。这种情况正常人来看还有些支持的理由呢。比如音箱安全,不会烧喇叭,但是实际却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功放的输出功率太小,要达到一定的响度(声压级),一般会开大音量旋钮,结果使得给功放的信号过大,使功放严重过载,从而产生大量高次谐波,不但声音失真,而且大量的高频信号,使得音箱的高音单元过载烧毁。 另一种情况是,功放的输出功率选用过大。在工程设计或实际使用中,一般功放功率与音箱功率的配比为1:1到2:1之间,这主要是考虑晶体管功放管的输出特性较硬,一但过载,削波失真非常大,声音变得难听,同时高音单元极易损坏,但配比超过2:1,大功率的功放其造价迅速上升,经济性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那一个场所,究竟选择多大功率的功放呢? 公式
可定量地告诉你,在一个厅堂内,距扬声器r处应达到多少声压级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功放输出功率。 上式中 Lp:厅堂内距扬声器r处的扬声器声压级(反映声音的响度) Ls:扬声器的灵敏度 W:扬声器所需的驱动功率,就是功放的输出功率 r:某点与扬声器的距离 R:房间常数(声音的指向性因数,查表或音箱指标给出) N:扬声器的数量 由上式苟化,并移项,反求W值,得到下式: W=10(Lg-Ls+20lgr-10lgn)/10 从上式可见: 所需求的电功率(既功放的输出功率)W是与厅堂距离r处的声压级有关,与音箱的灵敏度有关,还与音箱的数量有关,r在一般厅堂的情况下,取厅堂长度的三分之二。 以上的得到的W值可以为配比为1:1,如达到1.5:1或2:1,即可适当地增大W值。 有人说,这么复杂的计算,多麻烦啊。这里笔者告诉你一个简单易记的经验公式,即厅堂的容积按每立方米配置2~5W的功放输出功率,并按照每个音箱平均负担。 比如有一个100平方的会议室,高度3米,其容积为300立方。按2W~5W/M3配置,所需功率为600~1500W,若配置两个主音箱,即可选用300W左右的音箱2只,功放的输出功率可在300~600W×2选取1台。如采用4只音箱,那么音箱的功率可减小,选用150W左右的。此时功放可选用150~300W功率的2台。厅堂中的超低音箱不算,返听则按50%选取。超过上述数值的,已无必要,属于浪费。[fenye] 二、怎样对待功放的失真度? 人们在选用功放时,往往比较关注其失真度。那么这个失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功放指标中给出的失真度是非级性失真度,简单地说,其表征的只是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的不一致程度,数值一般为1%~0.001%之间。 那我们人耳究竟能听出多大的非线性失真呢?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只能听出5%以上的非线性失真,听音师大约能听出1%以上的失真,低于以上数值,我们并没什么感觉。 其实,一个音箱的非线性失真往往大于1%,有的在5%左右。好的音箱可做到1%以下。因此,我们在选用功放时,没有必要为非线性失真度究竟是选0.1%还是0.01%纠结,反倒是我们更要考虑功放的一些动态失真度指标。比方瞬态互调失真、信号电压转换速率、阻尼系数等。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功放放大音频信号(动态时)的失真度情况。跟我们的听感更一致,因而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 功放的另一个失真是线性失真(频率失真),也称频率响应。一台功放理想状态应该是对音频范围内(20~20khz)的信号都有一致的放大作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采用电路及电容、电感等器件,其频率范围也做不到20~20khz,同时就是做到了,也不可能都有一致的放大作用,反映到频响曲线,并非在20~20khz的范围内是一条直线。另一方面就是做到了,也并非必要。比如会议室的频响要求就与剧院的频响要求不一样,背景音响与电影院的音响在频率响应方面要求也不一样,有时会议室音响、背景音响等,其频带过宽并不是一件好事,会带来高频低频噪音。就是在剧院或多功能厅也并非频率响应越宽越好。一般能达到40~16khz就不错了,而这一要求,对功放来说真是小菜一碟,我们不要过多关注。 |
|
个性签名:无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