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8-03-22 14:45:53 楼主 | |
上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一首诗……叫做“海内存 知己”,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时候,我就在抽屉洞里翻着电脑杂志,想知道这个“海内存”到底得是个多大的容量呀!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才发现好像断错了句…… 不过,无论是对海内存,还是海外存的追求,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9年上大学的时候,装机时一狠心上了个2T硬盘,那会儿村儿里没见过啥大世面的装机店小哥咂着舌头说“啧啧啧,你这个估计这辈子也装不满了!”,后来的结果就是第二个学期,我就又买了一个2T硬盘来支援容量已泛红的2T硬盘……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硬盘…… 再后来,就畅想着有朝一日,等硬盘容量达到10TB的时候,一定入手一个,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这不,乘着我201的东风,新年的好运气就这么来了~今天就为大家带来HGST 昱科 10TB硬盘的体验评测! 从包装上一眼就能看到这是一款为NAS而定位的产品,而对于NAS这种基本上需要保持24x7x365小时开机的存储设备来说,没有一个强劲有力安全可靠的硬盘来支撑高强度的运作,那简直就是置小姐姐们的安危于不顾啊! 迫不及待的开了包装,Emmm……跟市面上大部分的硬盘一样,里面除了常规的防震包装、说明书、螺丝和盘体本身之外,并不会再送你其他的惊喜了~不过一定要说惊喜的话,就是竟然有2小包螺丝,这对于经常丢螺丝的马大哈来说,简直不要太贴心哇! 就是……如果再送一条SATA3的数据线,是不是就更贴心了呢?毕竟有些用户不是拿他来直接怼NAS用的~ 从防静电袋中取出盘体的那一刻,洁白的贴纸,立马就跟那些贴着五彩斑斓贴纸的“妖艳货色”形成了强烈的鲜明对比,简介大方,却有着10TB的容量,啧啧,真心是感叹科技的进步,能让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方寸之间可以容纳下整个世界的感觉! 10年过去了,硬盘的最大容量提升了10倍不止,但却并没有因为容量的暴增而导致体积的改变。7张盘片,融入到了146mm x 101mm x 26.1mm的体积内,所以依然可以兼容市面上所有的存储设备。 有一点稍显遗憾的是,从官方的技术资料来看,貌似这款硬盘并没有延续前代的He氦气填充技术,而是重新使用了传统的封装工艺?也许正是传统工艺的改进,才能使得最终的售价只有不到3000元人民币的亲民价吧~不过既然是新代产品,只看参数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是骡子是马,这就拉出来溜溜! 第一波测试祭出了工作台上的这台西数PR4100网络存储,顺便科普,现在HGST也是属于西部数据旗下的品牌,所以也算是一家人了。 这台PR4100总共配置了24TB的硬盘,运行于RAID5模式,所以,实际的可用空间有16TB。 拥有那么大一个存储仓如果不分离出一些空间来给我的Mac Pro做一个Time Machine时光机那么简直就是可耻的浪费~于是现在我能够轻松的回到至2017年10月10号的任意一天,在一定程度上,也不用担心手欠误删除了,文件,只要文件被Time Machine收录过,轻轻松松就恢复了~ 这也将是我第一次掀起了他的盖头来,取出4块西数的NAS级红盘。看着着烧包级摆拍,是不是有那么些心潮澎湃呢?24+10T,真正34TB,你们的小姐姐都可以绕太阳14圈了吧~可惜,作为一个后期汪,我只有能绕地球14圈的各种音效配乐图片视频模板素材@_@,Emmmmm……我们不一样! 显摆完毕,接下来就将推入昱科10T,新的血液流即将注入其中了【由于体验评测环节只有一个昱科10T,所以也就只能在NAS中原则非RAID的JOB模式】 经过一顿旋风操作,昱科10T完美的与PR4100兼容,写入读入都一如往常的迅捷,毕竟,这会儿的速写速度只能代表NAS产品的性能,而不能说明昱科本身的性能。想看昱科性能的看管不要捉急,毕竟我知道你们想看的是更刺激的!对不对? 由于MY Cloud的这款产品在远程访问方面相对还是薄弱些,比如我司如今封锁掉了所有能够远程访问的端口,桌面NAS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存储仓。 你以为这样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接下来请看——徒手拆苹果时间胶囊路由器Time Capsule与昱科10TB的融合!昱科本体性能完全体测试! |
|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18-04-17 09:59:04 1楼 | |
好东西,价格也好,10T够存储不少东西了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