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1-04-14 20:21:42 楼主 | |
海天一色 把此帖设为精华,作者+50经验:精品,值得收藏!
我用了近三年的时间,从网络、书刊和自己摄影探索,收集整理了摄影有关的知识与技艺资料,全集约15万余字,分三集逐步发帖与众摄友分享,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摄影知识肤浅,错误与笔误在所难免,不妥之处还望众摄友斧正! 1、怎样在摄影中正确运用色彩 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经过物体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形成的。光和色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有光才有色。摄影时要掌握光和色彩的知识,能辨别不同的色别,观察不同颜色的亮度和纯度,才能在彩色摄影中拍好照片。 色彩又能反映人的感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色彩被赋予了感情,成为代表某种事物和思想情绪的象征。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心理上的不同影响,能激发人们情感,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共鸣。同时拍摄照片时,要研究色彩与人心理的关系,发挥色彩的作用。如红色象征喜悦,黄色象征高贵,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宁静,白色像征纯洁,黑色象征恐怖等。在摄影中必须懂得色彩与感情的联系,有目的的运用色彩,进一步表达好作品的主题。 色彩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光谱中所表现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及中间色,能用肉眼辨别出来的大约有180 余种。通过观察测试,各种色外,还有色彩给人的一般感觉是: 红色:热烈、喜庆、温暖、奋进、热情。 绿色:生机、和平、凉爽、平静、希望。 蓝色:广阔、清新、冷清、宁静、静寂。 黄色:高贵、庄重、光辉、温顺、光明。 青色:坚强、圆顺、冷清。 橙色:华美、丰硕、甜蜜、享乐。 紫色:深沉、稳重、神密、寒冷。 白色:神圣、纯洁、素静、稚嫩。 黑色:神密、悲哀、稳重、力度、死亡。 灰色:平和、浑厚、温存、稳重。 褐色:沉稳、淳厚、严密、深沉。 金黄色:贵重、高雅、华丽、正统。 银白色:高洁、素雅、柔软、明亮。 品红色:温柔、朴实、坦率、平和。 摄影中对色彩的应用,要合理、确切,强调与人的感情相吻合,强调对主题的衬托。 如拍结婚照片,红色越多,气氛越浓。而丧事照片,则正好相反,应以素白为主,出现几个穿红衣的人,就会破坏气氛。同时处理色彩,要符合人的心理状态,符合人的生活习惯和欣赏习惯,就能提高色彩的表现力。对摄影中色彩的配置,要按照艺术规律要求进行。色彩的配置,要烘托气氛,突出主题。严格的取景构图,巧妙的运用光线,合理的配置色彩,达到以色传神,以色写意,以色抒情的目的。 在彩色摄影中,画面上不一定色彩越多越美,切不可堆砌罗列,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必须有所弃才能有所取。要善于在色彩运用中敢弃敢取,善于对色彩提炼,概括和加工,把色彩处埋得艳而不俗,雅而不凡,寓秀美于平淡之中,使摄影照片达到绘画着色的艺术效果。 评分:+Z金豆 171 已有 23人参与评分 |
|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11-04-14 20:22:52 1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01 2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18 3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27 4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32 5楼 | |
6、怎样虚化景物 A.巧用慢门。用1/30 秒以下的快门速度拍摄动体,在拍摄过程中,动体的像在底片上移动,产生了虚影,给人以动感。快门速度低于动体速度,就可留下虚影。 B.开大光圈,缩短景深。当被摄物体的背景或前景杂乱元章,影响突出主体时,得用光圈和景深的反比例关系,放大光圈,把背景或前景置于景深范围之外,使其模糊,给人以空间深度感。 C.追随主体。拍运动中的物体,要使相机追随动体向运动方向移动中拍摄,所得的结果是动体清晰,背景或前景流动模糊,可增加动感,渲染气氛,表现主体的动态和速度。追随的方法除了平行追随,还有纵向追随,弧形追随,圆形追随,效果也各具特色。 D.利用云雾等自然现象。清晨、傍晚或阴雨天,天空云雾较浓,远景一般被云雾笼罩,只显景物轮廓。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利用云雾,远山疏林,近深远淡,有势有情,虚中有神,显得山川既宏远深逢,又空灵隽秀。 E.应用变焦镜头。变焦距镜头是一种新型镜头,它可以变换多种焦距,人们利用镜头焦距的可变性,在曝光过程中推拉镜头,底片上可形成重叠虚影,用来衬托主体,制造气氛。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37 6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41 7楼 | |
8、怎样在构图时运用黄金分割法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同时还应具备与内容相一致的优美形式和协调的构图。初学摄影,在取景时了解和掌握黄金分割法。对于提高作品美学价值很有帮助。黄金分割法,就是把一条直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对全部的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比,常用2:3,3:5,5:8 等近似值的比例关系迸引美术设计和摄影构图,这种比例也称黄金律。在摄影构图中,常使用的概略方法,就是在画面上横、竖各画两条与边平行、等分的直线,将画面分成9 个相等的方块,称九宫图。直线和横线相交的4 个点,称黄金分割点。根据经验,将主体景物安排在黄金分割点附近,能更好地发挥主体景物在图面上的组织作用,有利于周围景物的协调和联系,容易引起美感,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使主体景物更加鲜明、突出。另外,人们看图片和书刊有个习惯,就是由左向右移动,视线经过运动,往往视点落于右侧,所以在构图时把主要景物、醒目的形象安置在右边,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学摄影取景,可选选用“黄金分割法”的练习构图,经过多次实践,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以后,就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进行创作了。如果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这一种形式,也不可取,时间久了反而会束缚自己的创作思想,使拍出的照片四平八稳,缺乏变化,贫乏无味,就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 用黄金分割法确定主体的位置,并没有完成构图的整个过程,还应注意安排必要的空间,考虑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充分表达主题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影调,光线处理,色彩的表现等等。为了提高基本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美学知识,加强美学修养,并通过拍摄实践,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多拍出一些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照片来。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46 8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50 9楼 | |
10、怎样运用对角线构图 横画面、竖画面或正方形画面都有四个角,假若使画面主体和重要陪体分别部署在斜对的两角部位,或者画面主体本身占据画面斜对的两角部位,这种布局就称为对角线构图,具有协调对应,活泼生动,自然优美等特色,是画面构图统一之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一种体现。这种构图适用于多种拍摄内容,可使布局灵便,易于掌握,取得较好效果。其运用要领举例如下: A.画面按“井”字分割,分割线产生4 个交叉点,同时,画面分割成比例相同的9 小块,使画面主体和重要陪体或者画面主体本身分别部署在左上与右下,或者右上与左下对角点甚至对角的小块内,譬如,画面左下是坐在水边的一位垂钓者,右上是一座远山;或者左上是一群飞鸟,右下是一丛灌木林;也可以是舞双剑的一位姑娘作雄鹰展翅的蹲身造型姿式,展直的双臂及所握的双剑,处于画面对角的交叉点;或者侧面拍摄席地而坐,正在系鞋带的运动员,其头部至脚部处于对角位置。 B.分别处于对角位置的画面主体与陪体可以具有内在联系(譬如一个人仰首观赏一幅图画),也可以彼此并不相干(譬如画面左下角是正在打盹的一只懒猫,右上角是一盆吊兰)。但与主体对角的必须是重要的、醒目的陪体,假若与主体对角的陪体不明显、不生动,而与主体不对角的陪体却很明确、夺目,就不成其为对角线构图。 C.对角的主体与陪体一般情况下须保持彼此呼应的方向性或视觉效果,画面主体本身形成对角线构图布局时,动向、倾向、趋向的前方须有适当的空间。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3:56 10楼 | |
11、怎样运用对称式构图 摄影构图的布局结构主要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大系列。所谓对称式构图,是指所摄内容,在画面正中垂线两侧或正中水平线上下,对等或大致对等,画面从而具有布局平衡、结构规矩,蕴含图案美、趣味性等特色。这种构图形式的运用举例如下: A.在现实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有许多情景和物体本身往往是左右对等的,譬如举重运动员举重,游泳运动员的蝶泳、集体舞蹈表演、图案样式的灯组、中国式古建筑以至某些器皿用具等等,从其左右对等的角度居中取景拍摄,即可形成左右对称的画面布局。 B.飘荡在平静湖面的天鹅,趴在台桌玻璃板上凝思的少女,在铮亮的水磨石地面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由于所倚托的光泽面的反映,被摄体都会产生明晰的倒影。把实体连同倒影一起摄人画面,就成为上下对等的对称布局。 C.对称式构图不可机械地单纯对等,而必须生动,在对等之中有所变化,或者蕴含趣味性,装饰性,否则就会流于平淡乏味。譬如两个人各坐一只沙发相对交谈,由于姿势相仿,因而左右对等,但显得拘谨、机械。假若表现两个天真的孩子在“顶牛”玩耍,或者拍摄一对情侣默默相对的剪影,画面表现就显然具有对称的趣味性和优美的形感。 D.左右对等又加上下对等,虽有图案形式的对称效果,但一般不可取,譬如迎面拍摄一只天鹅,原本左右对等,如果又加倒影,成为“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02 11楼 | |
12、怎样突出主体 人物,人群或景物都可以作为照片画面的主体。 主体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是画面上用以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是摄影者最感兴趣的,吸引它举起相机的拍摄对象。所以摄影构图时必须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去突出主体。一般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动用特写形式,将主体置于距离镜头稍近的适当位置上拍摄,使主体的尺寸比例显得比周围相关景物的大些,占据较大的画幅面积,以从形体大小的对比上突出主体。 B.利用虚实变化,即动用光圈的变化改变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或背景模糊。在周围景物都模糊的情况下,清晰的影像会显得很突出,夺人视线。 C.运用线条的引导作用突出主体。画面线条的汇集点或交叉点,一般是人们视线的集中点,主体安排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引导观者的视线落在主体上。 D.动用明暗对比,突出主体。在用光上使主体光线明亮、陪体暗淡,达到以暗托亮的目的。 E. 运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主体。例如,在大片的绿叶衬托下,红色的花朵会显得鲜明夺目。 F.运用滤光镜的作用,调整画面影调,也可使主体突出出来。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06 12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10 13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14 14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18 15楼 | |
16、怎样获得较大的景深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景深。当我们拿起相机对焦距时会发现,在取景器里不仅我们用来对焦距的那一景物是清楚的,而且那一景物前后各有一段距离内的景物也是清楚的。这个能成象清楚的,距相机最近的景物到能够成象清楚的,距相机最远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叫作景深。换句话说,景深就是景物纵深的清晰范围。 对同一台相机来说,景深范围大小是由光圈和拍摄距离决定的。光圈大、摄距近,景深范围小;光圈小,摄距远,景深范围大。当将光圈由大调小,摄距由近变远时,景深范围随之增大。 评分:+经验 30 已有 4人参与评分展开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24 16楼 | |
17、怎样对运动物体对焦 在体育比赛,抓拍等动体摄影中,被摄主体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给拍摄者的精确对焦带来困难。能否找到一些捷径呢?答案是肯定的。超焦距法:把镜头对焦环调到超焦距处拍照。当使用短焦距镜头时,这一方法可以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预定参照物法:把镜头对准运动物体要经过的区域对焦,可分为预定景深法,区域对焦法和预定目标法。 A.预定景深法:这一方法适用于运动速度不太快的动体摄影。先根据现场光线选好光圈,快门速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小光圈,以确保有足够的景深。镜头调到一个预选的距离,当被摄体进入景深范围,立即抓拍。 B.区域对焦法:按动体活动的区域对焦,为了获得足够的景深,最好距被摄体 C.预定目标法:如被摄主体运动中要经过的地方有固定目标,可事先对此目标聚焦,一旦动体进入这一领域,即可按动快门。这种拍摄方法很适合撑杆跳、跳高、跨栏、终点冲刺等体育摄影。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29 17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32 18楼 | |
19、怎样校正色温 校正色温滤光镜有两种:一种是能使色温上升的蓝色镜,一种是能使色温下降的橙色镜。校正色温滤光镜虽然有转换色温的功能,但如果遇上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光源的混合光,无论哪一种滤光镜也元济于事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拍摄过程中,除了有意追求某种特殊的效果之外,应尽量选择色温统一的光源。否则,拍出的片子不是局部偏红就是局部偏蓝,或者在一张片子上出现两种严重的偏色现象。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36 19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40 20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评分:+经验 5 已有 1人参与评分展开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