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09-02-03 10:21:39 楼主 | |
G1太大了,也太贵了,大小不比入门单反小多少,画质不超入门单反,可选镜头比单反少,价格却不输入门单反。 ---我自然选择入门单反不选G1
G1太大了,也太贵了,大小即使不和奥林巴斯4/3系统比,比自家FZ28也大这么多,画质确实提高了,价格却是FZ28的两倍。---我自然选择FZ28,不选G1
G1可换镜头啥用?如果是奔着你的机型比单反小巧来的,这些人中有多少真需要常换镜头,不如这么改:
1 变小,在变小,即使不能和LX3一样,也不要比FZ28大。
2 镜头可换不可换无所谓,就集成一个14-150mm最大光圈F2.0或者恒定光圈F2.8镜头,或者直接12-150镜头(转换过来24-300mm,这绝不是难事),绝对有竞争力。
3. 要是实在放弃不了可换镜头的概念,G1就朝奥林巴斯3/4系统便携、旁轴体型方向去吧,或许还有希望。
否则G1没有多少用户空间。
|
|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09-02-14 11:15:39 1楼 | |
![]() ========================= G1的前景要等镜头群出现后才会显现 |
|
发表于 2009-02-15 00:20:09 2楼 | |
![]() ========================= G1是M43第一款产品,定价高试水市场分摊研发成本也正常,这类产品以后是要革长焦消费机的命的 |
|
发表于 2009-02-15 22:24:00 3楼 | |
![]() |
|
发表于 2009-02-15 22:39:30 4楼 | |
![]() ========================= 其实,市场是大众的,不是小众的,大家都说S100FS好,但是真正去买的又有多少呢,看到真机没准就比那体积给吓住了 |
|
发表于 2009-02-16 23:41:57 5楼 | |
![]() ========================= 呵呵,说不定几年后我玩腻了DC就不造反了,直接造G X |
|
发表于 2009-02-17 00:02:03 6楼 | |
![]() ========================= 说来我也拥有过两款松下DC了,所以对松下的东西也算了解了,也非常地适应,不知道下一台机器会不会还是松下的 |
|
发表于 2009-02-21 10:37:39 7楼 | |
![]() ========================= 4/3最大的缺陷就是景深太深,焦外不足,松下做小众市场生死未卜 |
|
发表于 2009-03-17 16:34:16 8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3-18 00:17:06 9楼 | |
![]() ========================= 松下的光学并不臭,虽然加入相机生产领域时间短,但是在传统和数码摄像机还是积累了相当的光学经验的。而且松下是数得上的ED和非球面镜片的生产商,所以松下可以在全线DC上不惜成本地使用ED和非球面镜片,而其他品牌在高端消费机上能用上一两片非球面镜片或者ED镜片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中低端卡片机就更不奢望了,而松下却能凭借供应商的优势在自己的产品中大量使用高档镜片,所以贴“徕卡”的标也不仅仅只是个标而已,超广角、控紫边、防眩光、高分辨率和防抖一直都是松下DC镜头的优势所在。我说的缺乏沉淀指的是松下缺少属于自己的镜头群。 43系统跟单反拼是没前途的,焦外和高感直接就比下去了,还是应该争夺高端DC的市场,成为那些手动长焦机的替代者。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