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1-26 10:34:46 楼主 | |
硅脂对于CPU温度的影响远没有散热器直接,因此性能上的差别相对也不大,但是DIY发烧友对硅脂的要求很高,因为对极限数据的需求,这几度的区别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提起硅脂恐怕有不是了解行情的朋友都会听说过来自Arctic-Cooling(简称AC)的MX-2。这款硅脂在DIY圈内的名气不小曾一度叱咤风云,甚至不少散热品牌打造的零售版硅脂都以它作为标杆,可见其名气之大。 MX-4对比MX-2 新一代硅脂MX-4虽然看名字好像是更新换代产品,但实际上两款硅脂的定位并不相同,MX-2的售价是9.99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6元左右),而MX-4的售价达到了15美元(人民币过百元),可见它的定位要稍高一些。 MX-4简单介绍 MX-4的产品包装设计风格与MX-2很相似,其实硅脂这类产品都差不多。采用针筒式注入单支装,每支净含量约4g左右,量很充足可以满足多次涂抹。从产品包装的参数标注上可以看出AC有了不少改进,之前的产品没有写下导热系数这次的包装上清楚的写了8.5W/mK相比一般硅脂的导热系数要高不少,不过影响最终性能的并不只是这一项数据。 产品包装 背面 针筒注入式 挤出了一点 另外粘度也有和大幅度降低,MX-2的粘度为2850点而MX-4的粘度只有870点,虽然粘度降低了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难以涂抹,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让它容易保持状态利于长时间保存。 MX-2产品回顾 在之间的硅脂对比上曾经对这款硅脂进行过简单介绍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把。 相关阅读:零点几度的角逐!五款高性价比硅脂PK 产品特点:ARCTIC-COOLING的MX-2是市场上口碑最好的硅脂之一,好到几乎所有高端产品都拿来与它对比,显然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它的综合性能很高,每支4g的包装不多不少正好,同时导热性能不错,因为没有使用金属微粒做填充物它的绝缘性奇佳,拥有高达2850的粘度,非常易于涂抹。 产品包装 背面 单支注入式 硅脂形态 AC这个品牌从来都不缺少经典产品,这款MX-2在行业内的名号最大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顶峰的位置。这款产品已经上市很久了,测试过它的媒体也不在少数,之所以拿它来测试很大程度上是起到标杆作用。 i7-875K对比测试 测试平台选在了功耗比较高的I7-875K平台上,使用AC自家的双塔式散热器。分为超频后和超频前两种。当时的室温是24摄氏度。 i7-875K ● 默认频率下温度曲线 MX-4温度 MX-2温度 ● 超频三3.66GHZ后温度显示 MX-4温度 MX-2温度 从上面的曲线图很难看出两者的温度区别,因为温度记录时的跳变比较剧烈,在温度稳定满载20分钟后记录四颗核心的平均值并选取中间数据作为记录数据。后面总结中会的图片会更清楚些。 编辑总结 从曲线记录中很难看场两者有什么明显区别,但是从长时间记录中的数据还是能看到他们的不同,这一点点的差距就是硅脂的魅力所在。默认频率下两者MX-4要优秀一些低了0.8摄氏度,超频后就不那么明显了只有0.6摄氏度。看来还是有效果的,不过硅脂的测试受环境和操作影响很大所以这个数据仅供参考。 温度对比图 MX-4在设计上有了不小提升,尤其是包装设计上参数标准更详细,虽然只是增加了导热系数,还有硅脂的针筒包装上有了几个透明小圆孔,可以直观的看到硅脂剩余量。当然上市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最终定论还有待市场检验。■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10-11-27 14:18:13 1楼 | |
支持下,希望能看到最普通的硅脂的对比,比如星牌之类的。 | |
发表于 2010-12-01 18:28:19 2楼 | |
有啥实际价值吗? | |
发表于 2011-11-06 21:12:38 3楼 | |
买mx2都嫌贵了 | |
发表于 2011-11-28 22:31:03 4楼 | |
小小的东西学问还真不少。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