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20-04-08 22:16:30 楼主 | |
对于国内的大多数PC DIYer来说Fractal Design (分形工艺)可能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家持续发展的有格调的电脑硬件厂商。Fractal Design的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产品线涵盖了机箱、冷却系统和电源等。 因为坚持以“设计”为主要理念,使得我们可以看到诸如Define7和Era ITX机箱这么优秀的产品。我也正是因为Era ITX机箱而对Fractal Design另眼相看的,不过今天分享的内容并不是上图中这款颜值爆表的机箱,而是Celsius+ S28 Prisma一体水冷散热器。 几天前我收到了Fractal Design寄来的准备今天22点首发的最新设计的一体式水冷Celsius+,它有240mm、280mm和360mm 三个规格。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的喜好Fractal Design研发了Prisma和Dynamic两个系列产品,区别在于Prisma是水冷头与风扇都是ARGB,Dynamic只是水冷头有ARGB,可以满足不喜欢光污染用户的需求。 散热器对于一台电脑能否稳定运行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面上的散热器主要有风冷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两种,Celsius+ S28 Prisma是一台搭载两把风扇的水冷散热器。这款散热器的包装设计用“精美”来形容毫不为过,只要你拿市面上其他品牌的产品来对比就会知道我的用词并不夸张。 包装箱上对产品的规格和特性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仔细观察包装一角的⑤标识你会发现Fractal Design为这款产品提供了五年的保修。 一、产品开箱 在正式介绍Celsius+ S28 Prisma的安装和性能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包装里都有哪些附件。 两把140mm风扇都采用了独立包装,形式虽然简单但是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用户指南在其他品牌的产品里可能就是简单的一张纸,但是Fractal Design同样用“丧心病狂”的设计态度来对待它。 这款散热器的扣具和紧固件可能是我见过最少的,没有之一。 两把140mm的风扇支持pwm,12V直流供电,最高转速1700rpm,可以提供最大103.9cfm的风量。这两把风扇的颜值不用我过多描述了,相信很多人看过一眼就会爱上它。 和很多水冷散热器采用吹风的方式不同,Celsius+ S28 Prisma是采用吸风的方式进行散热。如果用箭头表示风以及走向,大多数散热器的散热过程大致为:→风扇→冷排→;Celsius+ S28 Prisma的散热过程大致为:→冷排→风扇→。 这款散热器支持目前主流的AMD和intel平台,如果是新装机的话完全不必考虑兼容性的问题,可以闭着眼睛买。在这些扣具中AMD平台的是最简单也是安装最方便的。 冷排的三围尺寸为143mm×324mm×30mm,可以兼容大多数的ATX机箱,甚至某些ITX机箱也能拿来使用。 平生第一次见到把集线器安装在冷排上的设计,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机箱内凌乱的接线和走线,让机箱内看起来更清爽。 蛇皮网的保护层几乎是水冷散热器的标配。机箱内部很多部件是棱角分明的,蛇皮网的防割和耐磨性都是很出色的。 水冷头的进出水管都使用了可以转动的设计,每条水管几乎可以转动180°,能够灵活调整方向,减少水管走线时弯曲的应力,这对于装机时的走线是非常友好的。 水冷头的底座使用了纯铜材质,是金属中导热系数仅次于银的常规金属。小科普:导热系数越高,传递热量的能力越强,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风冷散热器还是水冷散热器都采用金属铜为主要材料的原因。水冷头在出厂时已经被涂好了导热硅脂,这对于很多手残党来说是一大福音。很多人在安装散热器时拿不准涂抹硅脂的方法和用量,Fractal Design贴心地为你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水冷散热器来说除了要有强大的散热能力,颜值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RGB元素加入之后,除了风扇可以发光之外,水冷头也成了设计师颇费心思的地方。这款散热器水冷头的顶盖采用了玻璃材质,而且出厂就进行了贴膜处理。这里要明确地划重点,是两层贴膜,就像手机一样的哦。 市面上大部分可以发光的水泵都有外露凌乱的走线,无论是看起来还是用起来都是杂乱无章的样子。Celsius+是我目前见过最简洁的设计,它巧妙地把线缆铺设到蛇皮网里面,既起到了防护作用,看起来又更加清爽。 说到水冷头,我很佩服Fractal Design工程师的精明。他们给水泵设置了调节开关,通过转动水冷头的外壳可以在PWM和AUTO模式之间切换。 PWM模式方便用户自己调节散热器的运行功率,在转速、噪音和散热能力之间有更大的自由度。AUTO模式则把一切控制权都交给散热器自己处理,它能在保持水泵噪音和风扇低风噪的同时维持合理的温度。 二、散热器组装 用户指南除了介绍零部件的参数和性能外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散热器的组装方法。对于关键部件用户指南里都用蓝色进行了醒目的标识,这一点必须给个大大的好评。当你见过其他厂商的用户指南时就知道这种设计有多贴心了。 这次装机测试使用了intel 平台,虽然步骤相对比较繁琐,但是难度基本只有一颗星。Intel平台的特点就是接口规格众多,115X/1366、2011/2066并不一样。为了兼容不同的接口intel的扣具采用了可以活动的设计,卡扣可以在上图中的卡槽里如箭头所示滑动。 调整好卡扣的位置,然后从主板的背面放进去。通过从扣具观察,我基本可以判定这款水冷应该是出自Asetek代工,后与厂家了解确认了我的判断。新款Celsius+采用降噪水道设计,静音更好,稳定性更高。有Asetek品牌代工做背书,我们可以完全放心使用了。 翻到主板正面,拧好四颗螺柱。在主板上的操作暂时告一段落,接下去是将风扇安装到冷排上。 安装风扇是整个组装过程中唯一用到工具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Fractal Design的工程师没有给风扇搭配手拧螺丝,毕竟友商在很多年前就用上了免工具的设计。 每把风扇都配置了一根PWM线和ARGB线,将两把风扇并联接好后在连接到冷排的集线器上就完成了风扇的组装工作。 使用四颗螺母将水冷头固定在主板上。这里要提醒一下在安装这几颗螺丝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力度,让散热硅脂和CPU充分紧密地接触。任何松动都可能导致散热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将水冷头上的PWM线和ARGB线接入主板就大功告成了。 开机后的风扇和水冷头都闪烁着RGB的光辉,让我想起了小伙伴们口口相传的RGB提升电脑性能100%的玩笑话。
用来测试散热器性能的主角是intel 的i7-8086K处理器。这是一款为纪念intel四十周年打造的纪念版处理器。其本质是经过特别挑选的i7-8700K处理器。基准频率4.0GHz,6核心12线程,因为不锁倍频所以可以自由超频,某些体质较好的可以全核超频至5.0GHz。用来测试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是非常合适的。 使用AIDA 64进行FPU拷机,CPUID HWMoniter监测CPU核心温度。 分别在i7-8086k的4.0GHz、4.4GHz和4.8GHz的频率下进行拷机温度测试。 每个频率下又分别使用散热器的PWM和AUTO模式进行散热。 PWM模式下风扇转速大约在800+rpm左右,AUTO模式下风扇转速被手动设定成1700rpm满速运转,以考察它最大散热能力下对CPU温度的压制能力。 4.0GHz AUTO模式下CPU的待机温度为31℃。AUTO模式下拷机温度为63℃,PWM模式下拷机温度为49℃。 4.4GHz AUTO模式下拷机温度为76℃,PWM模式下拷机温度为56℃。 4.8GHz AUTO模式下拷机温度为84℃,PWM模式下拷机温度为76℃。 通过测试数据可以看出,AUTO模式的散热策略比较中庸,主要是考虑温度和噪音之间的平衡,不过即使是在超频4.8GHz的频率下温度也只有84℃,在全核全速运行的状态下这个温度也算是可以接受的。 当切换至PWM模式下散热器会积极进行散热,CPU温度被进一步压制下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4.4GHz时两种模式的温度竟然有20℃的差距。 这次测试使用的是开放式平台,散热器裸露在外,可能有人会比较关注风扇的噪音问题。在PWM模式下我将风扇的风速设定在1700rpm,会不会给人直升机起飞的感觉?咱们还是拿实际的测试数据说话。噪声测试仪距离风扇大约50cm,分别测试AUTO和PWM模式下的环境噪声。 在AUTO模式下听不到风扇的噪音,测得的37.6dB几乎就是家里安静状态下的环境音。当切换到PWM模式下就能听到风扇的风噪了,此时测量的数值为44.5dB。 大家可能对这些数据没有直观的认识,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源于某度百科)对比一下:30dB---卧式的声音、40dB---图书馆阅览室的声音、50dB---办公室的声音。 通过测量的数据和实例的对比可以看出这款散热器无论在哪种模式下工作静音效果都是很出色的,不会产生我们想象中的被噪声干扰的情况。这还是在开放平台的环境下,如果是安装在机箱内部更加不用担心噪声的问题。 虽然使用过十几款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水冷散热器,对它们的设计和性能已经见怪不怪,但是Celsius+ S28 Prisma依然带给我不少的惊喜。让我印象深刻的亮点包括贴心的用户指南、与冷排一体的集线器、反其道而行的风扇、可调工作模式的水冷头等等。除了这些亮点仍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风扇的固定螺丝可以改成手拧螺丝,实现全程无工具安装;增加手动控制器,让没有ARGB功能的主板也能享受自定色彩的快乐。 结束之前再给大家奉上几张图片,仔细品味一下Celsius+ S28 Prisma。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